上篇 第1章地球環境遇到的問題2 1.1我們的地球環境2 1.1.1認識環境2 1.1.2環境的類型3 1.1.3環境基本特征4 1.1.4地球環境的獨特性4 1.2環境問題6 1.2.1環境問題的類型6 1.2.2環境問題的發展8 1.2.3全球代表性的環境問題11 1.2.4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13 1.3環境科學15 1.3.1環境科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15 1.3.2環境科學研究的內容和分支16 閱讀材料17 習題17 參考文獻17 第2章能源與環境保護18 2.1認識能源18 2.1.1能量與能源18 2.1.2多種多樣的能源20 2.1.3能源的評價21 2.2能量轉化規律22 2.2.1熱力學三大定律與三個“不可能”23 2.2.2生機勃勃的熵增世界25 2.3傳統能源消耗與環境27 2.3.1常規能源27 2.3.2能源開發與環境效應28 2.3.3能源利用引發的環境問題29 2.3.4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29 2.4新能源技術及未來30 2.4.1我國能源結構特點30 2.4.2新能源技術31 2.4.3新能源的未來35 閱讀材料36 習題37 參考文獻37 第3章大氣污染及防治38 3.1大氣環境38 3.1.1大氣的分層38 3.1.2大氣的成分39 3.2大氣污染40 3.2.1何謂大氣污染40 3.2.2大氣污染物來源及分類40 3.2.3典型大氣污染43 3.2.4空氣質量指數48 3.2.5我國大氣污染50 3.3室內空氣污染50 3.3.1室內空氣污染物51 3.3.2凈化室內空氣52 3.4應對大氣污染53 3.4.1大氣污染防控原則53 3.4.2大氣污染防控措施54 3.4.3大氣污染治理技術55 3.4.4中國大氣污染治理行動58 閱讀材料60 習題60 參考文獻60 第4章水體污染及防治61 4.1地球水資源61 4.2不同的水循環62 4.2.1自然界水循環62 4.2.2社會水循環63 4.3認識天然水65 4.3.1不尋常的水分子65 4.3.2天然水的原始狀態65 4.4水體自身的調節能力66 4.4.1認識水體自凈67 4.4.2水質指標與水環境質量標準69 4.5水體污染71 4.5.1認識水體污染71 4.5.2我國水體污染特征72 4.5.3水體污染的類型73 4.5.4水體污染指數75 4.6如何防治水體污染76 4.6.1水污染防治原則76 4.6.2廢水處理技術77 閱讀材料83 習題83 參考文獻83 第5章固體及其他環境污染與防治84 5.1與日俱增的固體廢棄物84 5.1.1認識固體廢棄物84 5.1.2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與處置87 5.1.3典型固體廢棄物94 5.2日漸貧瘠的土地99 5.2.1認識土壤99 5.2.2被污染的土壤101 5.2.3土壤荒漠化和沙化103 5.2.4土壤修復技術及發展趨勢104 5.3其他污染及防治106 5.3.1吵鬧的世界——噪聲污染106 5.3.2健康的隱形殺手——放射性污染112 5.3.3無處不在的電磁輻射117 閱讀材料118 習題118 參考文獻119 中篇 第6章可持續發展基本理論和實施途徑121 6.1源遠流長的可持續發展121 6.1.1古代樸素的可持續思想121 6.1.2現代綿延的可持續發展理論122 6.2深層次認識可持續發展戰略125 6.2.1布倫特蘭的可持續發展125 6.2.2未來需要的可持續發展126 6.2.3可持續發展戰略基本原則127 6.2.4可持續發展戰略基本思想128 6.3從搖籃到搖籃的可持續發展129 6.3.1從搖籃到墳墓129 6.3.2從搖籃到搖籃130 6.4可持續發展的三重底線132 6.4.1認識三重底線132 6.4.2三重底線的最佳實踐133 6.5地球人的生態足跡135 6.5.1生態足跡135 6.5.2水足跡137 6.5.3碳足跡139 6.6可持續發展指標框架141 6.6.1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構成141 6.6.2衡量可持續發展的單一指標142 6.6.3可持續發展的多指標加權評價144 6.7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146 6.7.1《中國21世紀議程》146 6.7.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成果147 閱讀材料149 習題149 參考文獻150 第7章環境保護實施途徑152 7.1環境管理152 7.1.1認識環境管理152 7.1.2環境管理的基本職能154 7.1.3環境管理的實施手段156 7.2環境保護法158 7.2.1環境保護法體系結構158 7.2.2我國環境保護法基本制度160 7.2.3環境標準165 閱讀材料168 習題168 參考文獻168 第8章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和經濟模式170 8.1全新的工業生產模式170 8.1.1清潔生產的“誕生”170 8.1.2理解清潔生產171 8.1.3實施清潔生產173 8.2清潔生產分析工具174 8.2.1清潔生產審核174 8.2.2生命周期評價183 8.2.3其他清潔生產分析工具189 8.3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194 8.3.1循環經濟——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194 8.3.2我國循環經濟實踐及成果200 8.3.3生態工業園201 8.3.4工業園區與循環經濟的典型模式202 閱讀材料204 習題204 參考文獻205 第9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206 9.1環境倫理206 9.1.1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206 9.1.2環境倫理的定義209 9.1.3環境倫理基本原則209 9.1.4環境倫理實施辦法211 9.2環境道德212 9.3可持續環境倫理觀215 9.3.1可持續發展的意義215 9.3.2可持續發展生態價值取向216 9.4可持續發展新理念218 9.4.1我國新可持續發展環境道德218 9.4.2碳達峰與碳中和220 習題221 參考文獻221 下篇 第10章環境監測基礎實驗224 10.1實驗內容224 實驗一大氣環境中顆粒物(PM2.5)的測定224 實驗二水體水質監測與評價(pH值、電導率和溶解氧)227 實驗三水中重金屬鉻的測定231 實驗四環境噪聲監測234 實驗五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236 10.2實驗基本操作239 10.2.1常用的玻璃量器239 10.2.2常壓過濾243 10.2.3分光光度法244 10.2.4目視比色法245 10.3實驗測量儀器245 10.3.1DDS-11A型電導率儀245 10.3.2KC-6120型綜合采樣器246 10.3.3BY-2003P數字式大氣壓力表249 10.3.4722N型可見分光光度計250 10.3.5BSA124S電子分析天平251 10.3.6CENTER-320數字式噪聲計252 參考文獻253
ISBN:978-7-122-39516-0
語種:漢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1-11-01
裝幀:平
頁數:253